
股票代碼:870757
服務電話:400-089-8890
燦若星辰的文化遺產,在滄海桑田的歲月流轉中,銘刻著過去的輝煌;在跨越時空的凝望對話中,見證著當下的精彩;同樣,也將在世代傳承的發揚延續中,孕育著美好的未來。一代代的傳承,是對文化遺產的一種責任,一種使命,是對古人匠心的一種敬仰,一種折服,亦是與后世學者的一場敘談,一次際會。而正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讀博士的賈明浩,就是這樣以自己所學專業,守護著人類智慧與文明的象征。
出生于津門故里的賈明浩,自小便對北京大學這所國內首屈一指的學校,有著懵懂的認識和好奇,直到真正步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,老先生的儒雅親和,青年教師的勤奮鉆研,同學間的互助友愛,都深深地影響與吸引著他。
每天都可以見到文物,研究文物曾經的制作工藝、分析其現有的腐蝕和劣化狀態,通過科學的試劑或儀器,讓文物盡可能地展示它曾經的狀態和歷史信息,這是賈明浩的專業方向。而他也在這一過程中,對古代文物更加熱愛與癡迷,每次撥開迷霧,展露出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,都讓他擁有無比的愉悅與滿足感。
從金屬銹蝕狀態,到工藝紋飾、清洗、脫鹽、緩蝕、封護等等,眾多的流程與環節,賈明浩都熟記于心。作為古代匠人和現代修復者的聯結者,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層層揭開歷史的謎題,力求讓每一件承載著歲月滄桑的器物,都能夠得到認真地對待與修繕,讓每一件展現古代技藝匠心的臻品,都能夠最大程度地向當代觀賞者展示歷史曾經的輝煌變遷。
文物保護屬于一個很強的跨學科研究,需要綜合化學、生物、歷史、美術等多個學科的知識,這是一條漫長又艱苦的道路,而幸運的是,賈明浩的路上有導師胡鋼作為燈塔。
賈明浩的實驗經常需要用到金屬焊接技術來制備樣品,而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項技術的他,在胡鋼老師手把手的傳授下,完成了學業生涯中第一個自己親手焊接的樣品。從焊錫到焊藥的選擇、焊槍的使用、溫度的調節、樣品的預處理,老師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刻在賈明浩的腦海中,并陪伴著他從一竅不通成長為一個焊接技術高手。而就在幾天前,他又親手將這一整套操作流程,教給了一位本科師弟,實驗室的新老交替、薪火傳承,在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考古人中,默默地進行著。